夜幕下,来自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的场馆电力保障团队工作人员开始了当天最后一次巡检巡视,50岁的石逸颖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首批进入场馆的工作人员,老党员石逸颖倍感荣耀。为了保证“冰丝带”灯光绚烂的夜景效果,工作人员巡视时需要测量记录电力系统末端的电压电流、接头温度等,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随时上报处置,确保供电安全稳定。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唯一一个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是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将承担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项目。
资料图片 从照明到制冰,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保障。国家速滑馆临时电力负荷需求涉及转播、安保、体育展示在内的19个业务领域。 身处供电保障最前沿,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组建了144人的国家速滑馆电力保障团队,队伍中有身经百战的“保电先锋”,有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供电保障的“冬奥达人”,有扎根一线多年的配电站室专家……从供电保障管理、技能人才配备、多语言沟通服务等多方面做好充足准备。在统筹考虑各种负荷类型及永久电源设施情况后,团队为场馆新增1座预装式配电室、6台箱变、8台发电机、69千米高低压电缆等共10类临电设施。 目前,国家速滑馆的电力保障工作已经完全按照赛时标准进行。1月23日起,保障团队已全员上岗,到达闭环内外的各自点位,开展保障工作。 从进入闭环起,石逸颖就给自己的工作加了码,“在场馆基本完工时我就进入场馆开始工作,从熟悉环境到熟悉电器设备的总体接线情况,再到后期的调试、验收、协助发电等,可以说全程参与,临近比赛,我更要小心谨慎,做好场馆的供电保障工作。” 1月25日是北方小年,下过雪的北京格外冷。石逸颖的几位同事陆续进场工作。作为提前进驻人员,他带着大家熟悉铺设电缆情况、设备负荷点位等具体情况。“刚下过雪,地面结冰。一次室外作业时,我一个不留神踩在冰上滑倒了,当时膝盖重重的跪在了地上。”这一下,让他觉得钻心的疼。“同事们赶紧陪我去场馆医疗站检查,医务人员嘱咐尽量少走动,但是休息一天就意味着耽误很多工作。”石逸颖没听劝,忍着疼痛坚持工作。到了中午吃饭时,原本只要2分钟的路程他却硬生生走了20分钟,倔强的他终于向同事们开了口,“那几天大家都轮流帮我打饭,腿虽然疼,但心里热乎乎的。我知道,大家都关心我,都希望我早点好起来,继续带着大家把场馆的供电保障工作做好,为冬奥服好务。” 目前,石逸颖和同事们的工作进入最后的电力设施隐患排查。“从供电设备到用电设备,容不得半点闪失,大家工作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石逸颖说,设备的负载率大不大、温度有没有过高、电流电压是否与常规数值差别巨大……“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进行数值对比,观察数值是否提高、下降,再进行分析,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用我们专业技术保障冬奥会顺利举行。” 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记者 田兆玉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吴越
|